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发展

  • 基于助力共同富裕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研究

    余景波;曲巧鹏;李园;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助力共同富裕具有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劳动者、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国家人力资本和促进区域发展协调平衡的时代意义。然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助力共同富裕主要存在就业需求理解的狭隘性、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外不平衡和高职教育外部条件有待加强等现实困境。为此,提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以期破解和提升高职院校助力共同富裕的困境和质量。

    2023年06期 v.22;No.113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9K]
  • 基于助力共同富裕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研究

    余景波;曲巧鹏;李园;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助力共同富裕具有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劳动者、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国家人力资本和促进区域发展协调平衡的时代意义。然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助力共同富裕主要存在就业需求理解的狭隘性、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外不平衡和高职教育外部条件有待加强等现实困境。为此,提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以期破解和提升高职院校助力共同富裕的困境和质量。

    2023年06期 v.22;No.113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9K]
  • 新《职业教育法》背景下湖北省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供给的问题与策略

    詹杏芳;

    坚持问题导向,关注湖北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建设,针对职业教育发展有待优化的三个“环境”,分析了湖北职业教育制度供给存在的不足,指出湖北省要加强职业教育法治建设,尽快出台新《职业教育法》的下位法,使得中央宏观政策、法律精神原则能够能真正落地,接地气。还要开创性立法,加快部门规章建设,制定一系列配套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地方法规体系,着力破解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要对标国家重大政策,出台落实国家政策落细落地的重大决策部署,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023年06期 v.22;No.113 7-1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 新《职业教育法》背景下湖北省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供给的问题与策略

    詹杏芳;

    坚持问题导向,关注湖北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建设,针对职业教育发展有待优化的三个“环境”,分析了湖北职业教育制度供给存在的不足,指出湖北省要加强职业教育法治建设,尽快出台新《职业教育法》的下位法,使得中央宏观政策、法律精神原则能够能真正落地,接地气。还要开创性立法,加快部门规章建设,制定一系列配套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地方法规体系,着力破解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要对标国家重大政策,出台落实国家政策落细落地的重大决策部署,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023年06期 v.22;No.113 7-1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国际比较研究

    贾维强;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旨归。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构建了涵盖政策、结构、资源和环境等多个层面的职业教育数字化生态系统,并深入阐述德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三国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典型经验。研究认为,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规政策体系,强化政府和市场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双轮驱动。同时,要营造鼓励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的环境,建立健全产学研用之间的交流协作和数智评价机制。此外,要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营造数字环境。以期促进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3年06期 v.22;No.113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国际比较研究

    贾维强;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旨归。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构建了涵盖政策、结构、资源和环境等多个层面的职业教育数字化生态系统,并深入阐述德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三国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典型经验。研究认为,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规政策体系,强化政府和市场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双轮驱动。同时,要营造鼓励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的环境,建立健全产学研用之间的交流协作和数智评价机制。此外,要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营造数字环境。以期促进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3年06期 v.22;No.113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 江苏跨境电商发展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促进研究

    陈伟伟;李进才;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DEA模型构建了跨境电商发展及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评价指标,分析发现发展滞后既有纯技术效率的原因,又有规模效率的原因,同时发现纯技术效率比规模效率更能推动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在具体指标上,也表现出纯技术效率更能推动转型升级的经济效益,而非创新能力。同时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信息技术和物流服务及跨境B2B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联度较强,而跨境B2C的关联度只处于最后位置,最后提出相关的建议。

    2023年06期 v.22;No.113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 江苏跨境电商发展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促进研究

    陈伟伟;李进才;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DEA模型构建了跨境电商发展及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评价指标,分析发现发展滞后既有纯技术效率的原因,又有规模效率的原因,同时发现纯技术效率比规模效率更能推动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在具体指标上,也表现出纯技术效率更能推动转型升级的经济效益,而非创新能力。同时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信息技术和物流服务及跨境B2B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联度较强,而跨境B2C的关联度只处于最后位置,最后提出相关的建议。

    2023年06期 v.22;No.113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 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武汉城市圈高职人才培养改革探索

    祝福;陈双全;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武汉城市圈相关产业发生了较大变革,智能制造企业对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高职院校作为人才的供给方,必须为地方经济服务,适应区域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要求,进行基于综合能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提高智能制造人才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综合应用能力,深化产教融合,推行校企合作人才培育新模式,探索智能制造背景下的高职人才培养改革新路径。

    2023年06期 v.22;No.113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 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武汉城市圈高职人才培养改革探索

    祝福;陈双全;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武汉城市圈相关产业发生了较大变革,智能制造企业对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高职院校作为人才的供给方,必须为地方经济服务,适应区域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要求,进行基于综合能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提高智能制造人才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综合应用能力,深化产教融合,推行校企合作人才培育新模式,探索智能制造背景下的高职人才培养改革新路径。

    2023年06期 v.22;No.113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 科教融汇背景下工科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研究

    成汉华;严军;

    创业创新是国家赢得未来的基础和关键,基于工科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更是代表国家科技进步的发展方向。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在高职院校中广泛普及,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包括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不突出、专业针对性不强、动手实践少,各方协同性差等问题。科教融汇的提出,即科技与教育融合,为高职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工科类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提出创新与创业教育与科学技术充分融汇在一起,按“融合发展、分层实施、多方协同、持续推进”的建设思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设计与开发质量提升的具体策略,以期在高职院校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取得创新创业教育和成果上新的突破。

    2023年06期 v.22;No.113 28-3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1K]
  • 科教融汇背景下工科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研究

    成汉华;严军;

    创业创新是国家赢得未来的基础和关键,基于工科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更是代表国家科技进步的发展方向。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在高职院校中广泛普及,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包括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不突出、专业针对性不强、动手实践少,各方协同性差等问题。科教融汇的提出,即科技与教育融合,为高职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工科类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提出创新与创业教育与科学技术充分融汇在一起,按“融合发展、分层实施、多方协同、持续推进”的建设思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设计与开发质量提升的具体策略,以期在高职院校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取得创新创业教育和成果上新的突破。

    2023年06期 v.22;No.113 28-3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1K]

教师发展

  •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应然性逻辑、适应性困境及变革性思路

    程洁;别毕荣;

    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以及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提出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应然性逻辑;从团队建设制度、运行机制、“双师型”教师结构与能力、模块化教学等方面分析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适应性困境;按照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的要求,从校内协同、校际协同、校企协同三个机制及其以上三个机制的协同性角度,提出构建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变革性思路。

    2023年06期 v.22;No.113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应然性逻辑、适应性困境及变革性思路

    程洁;别毕荣;

    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以及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提出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应然性逻辑;从团队建设制度、运行机制、“双师型”教师结构与能力、模块化教学等方面分析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适应性困境;按照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的要求,从校内协同、校际协同、校企协同三个机制及其以上三个机制的协同性角度,提出构建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变革性思路。

    2023年06期 v.22;No.113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 高职教师数字素养培育路径研究——基于《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的思考

    陈丰丹;马诗睿;

    数字化转型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和新赛道,教师的数字素养是影响职业教育数字化进程的关键要素。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标准从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五个方面规定了新时期教师数字素养标准框架,这一标准为高职教师数字素养培育和提升提供了指导和依据。基于《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从主体受限、环境不足、制度乏力三个方面分析当前高职教师数字素养存在的问题,提出打造教育数字技术环境、优化数字素养培训体系、强化数字化伦理学习、构建数字素养评价体系、健全数字素养提升保障制度等高职教师数字素养培育路径,以期为数字化转型时期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3年06期 v.22;No.113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 高职教师数字素养培育路径研究——基于《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的思考

    陈丰丹;马诗睿;

    数字化转型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和新赛道,教师的数字素养是影响职业教育数字化进程的关键要素。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标准从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五个方面规定了新时期教师数字素养标准框架,这一标准为高职教师数字素养培育和提升提供了指导和依据。基于《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从主体受限、环境不足、制度乏力三个方面分析当前高职教师数字素养存在的问题,提出打造教育数字技术环境、优化数字素养培训体系、强化数字化伦理学习、构建数字素养评价体系、健全数字素养提升保障制度等高职教师数字素养培育路径,以期为数字化转型时期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3年06期 v.22;No.113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学生发展

  •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占亘熙;

    “三全育人”的核心在“全”,即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要求高校调动治校办学、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育人资源,积极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学校教学与社会教育互动互生、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得益彰的育人体系。从“三全育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新时代育人要求,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了创新与实践研究,重点对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学校教学与社会思政实践教育环节的紧密联动这些方面进行了探究。

    2023年06期 v.22;No.113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占亘熙;

    “三全育人”的核心在“全”,即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要求高校调动治校办学、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育人资源,积极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学校教学与社会教育互动互生、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得益彰的育人体系。从“三全育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新时代育人要求,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了创新与实践研究,重点对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学校教学与社会思政实践教育环节的紧密联动这些方面进行了探究。

    2023年06期 v.22;No.113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 高校思想引领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机制建设的挑战与举措

    许永强;

    高校开展思想引领对于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而言,是夯实政治引领这一首要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思想引领这一重要任务的迫切要求,更是强化价值引领这一重点任务的实践要求。然而当前,这项工作还面临部分大学生党员迷失自我、在入党后动摇政治立场、入党后功利主义观念较重、缺少党的优良作风等挑战。为此,高校学生党支部要聚焦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目标特点,结合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的新特点,增强思想引领针对性,更加重视实践教育,在锤炼大学生党员意志品质中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

    2023年06期 v.22;No.113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 高校思想引领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机制建设的挑战与举措

    许永强;

    高校开展思想引领对于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而言,是夯实政治引领这一首要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思想引领这一重要任务的迫切要求,更是强化价值引领这一重点任务的实践要求。然而当前,这项工作还面临部分大学生党员迷失自我、在入党后动摇政治立场、入党后功利主义观念较重、缺少党的优良作风等挑战。为此,高校学生党支部要聚焦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目标特点,结合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的新特点,增强思想引领针对性,更加重视实践教育,在锤炼大学生党员意志品质中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

    2023年06期 v.22;No.113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 OH卡团体辅导对高职院校军士生压力的干预研究

    左洋凡;

    高职院校军士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临着普通高职生体验不到的压力,特别是在前几年疫情的影响下,存在一定的负性情绪,例如抑郁焦虑等等。如果这些压力不能得到有效缓解,那么会对军士生的日常训练和生活造成影响,甚至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因此亟需对军士生群体进行相应研究。通过利用OH卡牌技术对某高职院校军士生开展了心理团体辅导,并同时随机选取符合条件的同学作为对照组,采用2(实验组/对照组)*2(干预前/干预后)的实验设计,考察基于OH卡的结构式团体活动对大学生压力的干预成效和作用机制,从而为高校在团体减压辅导方面提供些思路和借鉴。

    2023年06期 v.22;No.113 54-5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 OH卡团体辅导对高职院校军士生压力的干预研究

    左洋凡;

    高职院校军士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临着普通高职生体验不到的压力,特别是在前几年疫情的影响下,存在一定的负性情绪,例如抑郁焦虑等等。如果这些压力不能得到有效缓解,那么会对军士生的日常训练和生活造成影响,甚至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因此亟需对军士生群体进行相应研究。通过利用OH卡牌技术对某高职院校军士生开展了心理团体辅导,并同时随机选取符合条件的同学作为对照组,采用2(实验组/对照组)*2(干预前/干预后)的实验设计,考察基于OH卡的结构式团体活动对大学生压力的干预成效和作用机制,从而为高校在团体减压辅导方面提供些思路和借鉴。

    2023年06期 v.22;No.113 54-5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三教改革

  • 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信息化专业教育的第三方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及应用探索

    周寅;程志强;

    本研究探讨了当前信息化专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如知识更新快、培养目标多元等,并提出了建立独立的第三方评价体系的构想。通过借鉴已有的第三方评价体系案例,研究确定了适用的评价指标,并设计了相应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实施第三方评价并收集评价数据后,研究发现基于立德树人理念构建的评价体系能够客观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并为信息化专业教育的改进提供了支持。本研究为信息化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未来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拓展第三方评价体系,并深入研究其应用领域和效果,以更好地服务信息化专业教育的发展。

    2023年06期 v.22;No.113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 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信息化专业教育的第三方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及应用探索

    周寅;程志强;

    本研究探讨了当前信息化专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如知识更新快、培养目标多元等,并提出了建立独立的第三方评价体系的构想。通过借鉴已有的第三方评价体系案例,研究确定了适用的评价指标,并设计了相应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实施第三方评价并收集评价数据后,研究发现基于立德树人理念构建的评价体系能够客观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并为信息化专业教育的改进提供了支持。本研究为信息化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未来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拓展第三方评价体系,并深入研究其应用领域和效果,以更好地服务信息化专业教育的发展。

    2023年06期 v.22;No.113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 基于海船电子电气员培训标准的社会人员培训课程体系研究

    刘学;成利;

    海船电子电气员是海上交通运输船舶岗位之一,担负着海船电气电子和控制工程、维护与修理以及船舶操作与人员管理等职能。社会人员从事该岗位工作,需取得岗位适任证书——ETO。基于行业标准,研究制订了“750KW及以上船舶电子电气员(一年制)培训方案及课程设计”,并通过了主管机关论证许可。该研究提供了社会学员从业获证的路径,增强了学校服务社会职业培训的能力,保障了船员培养质量。

    2023年06期 v.22;No.113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 基于海船电子电气员培训标准的社会人员培训课程体系研究

    刘学;成利;

    海船电子电气员是海上交通运输船舶岗位之一,担负着海船电气电子和控制工程、维护与修理以及船舶操作与人员管理等职能。社会人员从事该岗位工作,需取得岗位适任证书——ETO。基于行业标准,研究制订了“750KW及以上船舶电子电气员(一年制)培训方案及课程设计”,并通过了主管机关论证许可。该研究提供了社会学员从业获证的路径,增强了学校服务社会职业培训的能力,保障了船员培养质量。

    2023年06期 v.22;No.113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 “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课中的应用探析

    崔为秀;

    大学体育课作为大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开始逐渐被广泛应用在大学体育课中。就大学体育课"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探讨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到大学体育课中的作用、优势以及在大学体育课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023年06期 v.22;No.113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0K]
  • “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课中的应用探析

    崔为秀;

    大学体育课作为大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开始逐渐被广泛应用在大学体育课中。就大学体育课"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探讨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到大学体育课中的作用、优势以及在大学体育课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023年06期 v.22;No.113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0K]
  • ANSYS在船舶辅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王飞显;

    针对船舶辅机课程教学现状,对ANSYS案例在船舶辅机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以离心泵的流体仿真案例为例,结合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生动展示了ANSYS在船舶辅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这种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为船舶工程领域的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2023年06期 v.22;No.113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8K]
  • ANSYS在船舶辅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王飞显;

    针对船舶辅机课程教学现状,对ANSYS案例在船舶辅机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以离心泵的流体仿真案例为例,结合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生动展示了ANSYS在船舶辅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这种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为船舶工程领域的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2023年06期 v.22;No.113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8K]

船舶与海洋工程

  • 基于FRFT-RBF网络的船舶电网故障定位方法

    王高阳;刘峰;

    为了解决大规模船舶电网在运行中的单相接地故障无法快速精准定位问题,提高船舶电网运行可靠性和生命力,针对船舶电网故障信号具有非平稳性的特点,通过对分数阶傅立叶变换(FRFT)基本理论、最优阶次确定方法、滤波去噪方法,以及功率谱和能量率理论的研究,提出了基于FRFT的电网故障特征提取方法和实现步骤;并针对船舶电网故障特性具有非规律性特点,通过对径向基神经网络算法(RBF)的研究,结合故障特征提取的方法,提出了基于FRFT-RBF网络的船舶电网故障定位方法和实现步骤。通过开展电网故障定位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为解决大规模船舶电网故障定位问题提供了可行的工程应用方法。

    2023年06期 v.22;No.113 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 基于FRFT-RBF网络的船舶电网故障定位方法

    王高阳;刘峰;

    为了解决大规模船舶电网在运行中的单相接地故障无法快速精准定位问题,提高船舶电网运行可靠性和生命力,针对船舶电网故障信号具有非平稳性的特点,通过对分数阶傅立叶变换(FRFT)基本理论、最优阶次确定方法、滤波去噪方法,以及功率谱和能量率理论的研究,提出了基于FRFT的电网故障特征提取方法和实现步骤;并针对船舶电网故障特性具有非规律性特点,通过对径向基神经网络算法(RBF)的研究,结合故障特征提取的方法,提出了基于FRFT-RBF网络的船舶电网故障定位方法和实现步骤。通过开展电网故障定位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为解决大规模船舶电网故障定位问题提供了可行的工程应用方法。

    2023年06期 v.22;No.113 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 某船用主机气缸压力过高故障分析与排除

    杨城;

    传统二冲程柴油机因其技术成熟,仍然是当前航运业的主流机型,结合ME-C船用主机发生警报故障现象以及主机拆检实际情况,分析气缸产生缸压过高的原因。研究FIVA阀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判断故障产生的可能原因,通过分析和排除,确立故障原因,并提出解决意见。

    2023年06期 v.22;No.113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0K]
  • 某船用主机气缸压力过高故障分析与排除

    杨城;

    传统二冲程柴油机因其技术成熟,仍然是当前航运业的主流机型,结合ME-C船用主机发生警报故障现象以及主机拆检实际情况,分析气缸产生缸压过高的原因。研究FIVA阀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判断故障产生的可能原因,通过分析和排除,确立故障原因,并提出解决意见。

    2023年06期 v.22;No.113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0K]

应用工程技术

  • 钢护筒沉桩施工关键技术及问题对策研究

    华晓涛;吴雪峰;

    跨海桥梁桩基基础一般采取先振沉钢护筒,再钻孔清渣,最后浇筑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一般采取振动锤对钢护筒进行振沉,在泥土超过一定深度或者标贯击数超过30(以全风化岩为代表)的地层中,较容易出现进尺缓慢而钢护筒无法继续贯入的情况。出现此种现象多半由于地质勘探资料与实际有差异,导致施打标高与设计标高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针对厦门某跨海桥梁工程桩基施工工艺开展研究,并针对遇到的钢护筒初次施打标高无法到位的问题开展研究,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最终达到设计要求完成了施工。

    2023年06期 v.22;No.113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 钢护筒沉桩施工关键技术及问题对策研究

    华晓涛;吴雪峰;

    跨海桥梁桩基基础一般采取先振沉钢护筒,再钻孔清渣,最后浇筑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一般采取振动锤对钢护筒进行振沉,在泥土超过一定深度或者标贯击数超过30(以全风化岩为代表)的地层中,较容易出现进尺缓慢而钢护筒无法继续贯入的情况。出现此种现象多半由于地质勘探资料与实际有差异,导致施打标高与设计标高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针对厦门某跨海桥梁工程桩基施工工艺开展研究,并针对遇到的钢护筒初次施打标高无法到位的问题开展研究,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最终达到设计要求完成了施工。

    2023年06期 v.22;No.113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 重载铁路列车运行诱发场地振动特性的测试与分析

    胡晶晶;

    为了研究重载列车在路基段运行诱发的地面振动传播与衰减规律,本文通过现场实测得到了不同车型、不同车速的列车通过测试区时,地面不同距离测点的三个方向的振动数据,分析测点振动速度的幅值、振级与频谱特性,得到了地面振动与车速、轴重、振源距离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近轨7.5m处的竖向振动呈现宽频特征,随着距离增加,50Hz以上的高频振动迅速衰减,对比不同方向的振动,竖向振动随距离衰减呈现明显的幂函数特征,14m以后衰减相对缓慢,而纵向振动呈线性衰减,且振动随距离衰减的过程中存在局部放大现象。车速和轴重对峰值振动速度均有较大影响,振动随车速、轴重的增大而增大。

    2023年06期 v.22;No.113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4K]
  • 重载铁路列车运行诱发场地振动特性的测试与分析

    胡晶晶;

    为了研究重载列车在路基段运行诱发的地面振动传播与衰减规律,本文通过现场实测得到了不同车型、不同车速的列车通过测试区时,地面不同距离测点的三个方向的振动数据,分析测点振动速度的幅值、振级与频谱特性,得到了地面振动与车速、轴重、振源距离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近轨7.5m处的竖向振动呈现宽频特征,随着距离增加,50Hz以上的高频振动迅速衰减,对比不同方向的振动,竖向振动随距离衰减呈现明显的幂函数特征,14m以后衰减相对缓慢,而纵向振动呈线性衰减,且振动随距离衰减的过程中存在局部放大现象。车速和轴重对峰值振动速度均有较大影响,振动随车速、轴重的增大而增大。

    2023年06期 v.22;No.113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