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发展

  • 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职业教育何以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喻雯;

    新时代背景下,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与人才驱动。职业教育作为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质生产力发展同时对职业教育体系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试图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视角下探讨新质生产力与职业教育发展之间双向赋能关系,并以市域产教联合为切入口,从政府、院校与市场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2024年05期 v.23;No.118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9K]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三农”情怀教育研究

    刘行;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成为乡村振兴后备军的使命,也是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人才支撑。然而当前部分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学校育人体系不完善、课程教学重技能轻育人、大学生“三农”意识薄弱等问题。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四方面施策,以提升涉农专业大学生“三农”情怀教育实效性,助力我国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2024年05期 v.23;No.118 8-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 党建引领下职业教育创新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吴翔;望萍;

    通过对当前职业教育党建和育人研究背景的必要性分析,阐明其现实困境。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提出创新育人模式,并从“党建引领专业建设”“党建引领校企联建”“党建引领社会服务实践”和“党建引领红色文化建设”四个方面,深入研究高职院校育人中加强党建引领的有效途径。

    2024年05期 v.23;No.118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 工业强省背景下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困境与优化路径——以贵州省为例

    赵俊;程天宇;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将传统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结合的新型育人模式,适应贵州“工业强省”战略要求,促进了贵州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学徒制在贵州省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因工业化水平低所导致的应用与推广受限、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备、师傅选拔机制科学性不足等问题,为此,需要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合作共建企业导师认定机制等措施入手,提高现代学徒制育人质量,实现贵州省“工业强省”战略目标。

    2024年05期 v.23;No.118 17-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 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路径研究——以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朱沙;刘芳;

    随着数字乡村发展行动的实施和智慧农业的发展,农民对农业生产经营、农业科学技术、农村社会管理等非学历职业教育的认识和需求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的办学优势,积极开展各类农村非学历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当前,农村非学历教育仍存在办学定位不清、培训模式单一、培养机制不健全、培养效果有限等问题,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结合宜昌市乡村振兴发展对人才需求实际,梳理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办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服务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4年05期 v.23;No.118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专业与课程建设

  • 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航海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王诺斯;刘苏怡;李晓飞;

    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在颠覆性创新,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关键驱动力。立足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建设海洋强国、交通强国的战略背景与目标要求,从航海教育的范式迭代分析入手,剖析总结航海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不足、校企协同育人深度不够、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不同步等现实挑战,结合航海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积极探索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航海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注重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深入推进协同育人机制、横纵贯通复合培养的优化路径。

    2024年05期 v.23;No.118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8K]
  • “岗课赛证”融通下高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索

    孙嫘;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探讨了“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在高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应用。通过整合岗位需求、课程学习、技能大赛和职业资格证书,构建了“一核二融三阶四层”课程体系,并通过优化课程内容、设计个性化学习路径、引入多元化教学模式以及深化校企协作等路径得以实施。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验证了课程体系改革在适应行业数字化转型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的有效性。

    2024年05期 v.23;No.118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1K]
  • 基于CBI的轮机英语听力与会话教学改革探究与实践

    刘润泽;

    结合目前轮机英语听力与会话教学现状和目标要求,应用内容教学法提出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的改进措施,并通过实证研究评估了改革效果。研究表明,内容教学法在轮机英语听力与会话教学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和有效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和轮机专业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实际运用能力。同时,研究结果为其它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2024年05期 v.23;No.118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 产教融合背景下多轴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建设路径研究

    张鹏;廖儒娟;刘世国;徐凯;赵德斌;

    为适应智能制造行业发展需求,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应对高端技能人才短缺难题,分析了目前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脱节、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以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多轴数控编程与加工”为例,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重新调整课程目标,从课程思政、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教学模式创新、课程团队建设、实训室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探索产教融合课程建设路径与方法,旨在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完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升数控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并为智能制造相关专业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2024年05期 v.23;No.118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 知识图谱赋能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新路径研究与实践

    龚璇;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知识图谱应用于课程思政建设具有极大的潜在价值。基于目前高职课程思政存在思政内容零散、学习路径固化、教学评价单调的现状问题,提出了知识图谱赋能提质的建设策略。以高职专业课程为载体,通过构建课程思政图谱、整合教学资源、设计个性化学习、实施混合互促教学、提出持续迭代机制,探索了课程思政建设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共创路径,取得了明显的育人成效。

    2024年05期 v.23;No.118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8K]

三教改革

  •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路径研究

    钱娴;张云河;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如何将数字要素融入教学,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亟待研究。课堂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提高的主战场、主阵地,教学模式创新应当放到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但目前课堂教学存在偏理论知识传授轻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偏低阶思维灌输轻高阶思维培养、偏整齐划一轻学情分析等问题。分析原因主要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理解不足,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不充分,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不完善。为此,亟需转变理念,做到以生为本,适应职校生发展;加强资源建设,促进以数为擎,贯穿课堂;开展课堂革命,做到以学定教,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完善制度建设,实施以评促教,完善考核指标。

    2024年05期 v.23;No.118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5K]
  • “双高计划”背景下工匠型学习品质的概念理解及培养建议

    毛美娟;

    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双高计划”的核心目标,但当前针对职教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突出职业化、就业型特征,导致职业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成效不高、社会认可度低。将职业教育情境下的工匠精神重新界定为一种学习品质,即工匠型学习品质,以作为职业化工匠精神培育导向的有益补充。工匠型学习品质是职教学生在学校专业学习与实习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专注、精益求精、坚韧、创新、负责任等学习倾向、习惯、风格、策略或智慧,具有热情、投入、调节等三个特征。将工匠型学习品质作为职业化工匠精神培养目标的重要制衡,构建多层次的工匠型学习品质培养模式,纳入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发展工匠型学习品质的职教文化氛围。

    2024年05期 v.23;No.118 64-6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学生发展

  • 高校思政课促进大学生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崔霞;

    办好思政课是顺应新时代发展大势,服务于国家战略大局的必然要求。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急需高校思政课适应这一变革,提升服务成效,充分发挥思政课的理论解释功能、现实批判功能、实践导向功能和价值引领功能,筑牢大学生的信念之基,增强大学生的思辨之力,提升大学生的行动之法,激发大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大学生积极投身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

    2024年05期 v.23;No.118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7K]
  • 高职院校学术科技类社团对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邓慧敏;武蕾;

    高职院校学术科技类社团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此类社团在增强学生专业技能掌握度、促进团队协作能力形成及激发创新思维等方面展现出明显正向影响。它们不仅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还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为学生步入职场后的成功发展构建了坚实平台。研究结果显示,参与学术科技类社团的学生相较于未参与者,在就业市场上展现出更高的竞争力与适应性。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学术科技类社团的重视程度与支持力度,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对接市场需求,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2024年05期 v.23;No.118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K]

船舶与海洋工程

  • 海洋装备上部模块设计及安全性评估

    卓佐泳;

    海洋装备上部模块承担着生命周期中的各种荷载,其安全性直接关系着海上生命财产安全和海上秩序稳定,给设计及分析带来很大挑战。以某一海上模块钻机为研究对象,对结构材料、构件选型、节点设计、变形及稳定性控制等关键设计要点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模块钻机在设计寿命下的荷载,确定荷载组合方法和典型分析工况,最后论述了各工况下的模拟分析方法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所述的设计及分析方法能够很好的反应结构的应力变形水平,使结构满足规范要求,最终结合分析结果对各工况下应力变形特点及校核重点给出了建议。研究成果对海洋装备上部模块的设计及安全评估具有参考意义。

    2024年05期 v.23;No.118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 基于CAN总线+以太网的双级网络船舶机舱监测报警系统研究

    田宝元;

    双级网络船舶机舱监测报警系统是船舶机舱监测效率提升的关键。因此,为了给双级网络船舶机舱监测报警系统的构建提供一些参考,简单介绍了双级网络船舶机舱监测报警系统的关键技术,论述了系统结构框图以及软硬件组成,并对系统功能设计、实现验证进行了进一步探究。研究结果得出:基于CAN总线+以太网的双级网络船舶机舱监测报警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较高的可靠性,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24年05期 v.23;No.118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 舟山水域船舶交通事故黑点辨识及热点分析

    李子强;郭世龙;万程鹏;

    随着我国港口吞吐量日益增长,沿海水域交通变得繁忙且船舶事故时有发生。以舟山水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热力图、DBSCAN聚类算法及Getis-Ord General G分析方法对舟山船舶事故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识别水域交通事故黑点,提供事故的空间分布,并结合经纬度和事故严重程度信息揭示了潜在的高风险区域,从而为地区海事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05期 v.23;No.118 92-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 一起船舶分油机损坏原因的分析与应用

    田彪;

    以某船WESTFALIA SEPARATOR OSA 20-0136-066型重油分油机在排渣过程中发生的严重振动损坏事故为例,深入分析了故障成因、影响及预防措施。事故调查表明,滚动轴承损坏、分离筒本体螺纹锈蚀装配件松动导致动平衡破坏是主要原因。此外,值班人员未能及时识别并处理异常振动,进一步加剧了故障。基于此,提出了加强分油机装配工艺控制、优化运行参数监控、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等措施,强调了动平衡试验的重要性,并建议在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部位加装振动检测装置,以提高分油机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提升船舶分油机的管理水平,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24年05期 v.23;No.118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