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辉;丁浙英;黄琼;
“新双高计划”强调高职专业群建设应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以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通过对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概念重构、组群逻辑、功能定位以及适应机制等理论内涵进行分析,深刻剖析专业群建设存在的与产业协同发展不同步,内部管理机制有待提升以及持续竞争力不足等现实困境。提出了要以产业需求为引领,驱动专业群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以资源整合为依托,打造专业群内部管理机制;以动态发展为导向,筑牢专业群持续竞争根基等实践策略,进而实现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技能人才。
2025年04期 v.24;No.123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 陈文高;郑志颖;
在全球产业变革与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增强高职院校适应性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开展实践探索,通过坚持循产建群、引产入教,联产拓研,促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研究认为,促进职业教育链和重点产业链有机衔接、驱动新型劳动者和新质生产力精准适配、深化教育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相互融通等行动路径,有助于增强高职院校适应性。
2025年04期 v.24;No.123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K] - 彭书怀;
以“新双高”能力要求为分析框架,系统解构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在战略决策、资源整合、质量保障及组织形态等维度的现实矛盾,揭示传统治理模式与产业变革加速、产教融合深化之间的结构性张力。针对战略滞后性、资源碎片化、质量形式化、组织封闭性四个主要核心矛盾,提出“战略协同—资源整合—标准升级—组织迭代”四维优化路径,构建适配“新双高”目标的现代治理范式。研究成果不仅为职业教育治理能力提升提供理论支撑,也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2025年04期 v.24;No.123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 徐烁;张檀秋;
农村职业教育作为直接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聚焦“三农”问题的特色教育类型,在乡村人才振兴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农村职业教育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必然要求,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支撑。培育好乡村人才、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是农村职业教育回答时代之问的关键所在。分析农村职业教育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从优化农村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创新农村职业教育宣传理念、调整农村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三个方面,提出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实践路径。
2025年04期 v.24;No.123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 索世磊;王娜;宋慧;王海艳;
成果导向教育(OBE)作为以学生能力产出为核心的教育范式,为民办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了创新路径。立足民办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构建“目标确立-过程监控-反馈调节-质量提升”四位一体的教学质量动态监测体系,创新性地融合PDCA循环理论形成“计划-实施-监测-改进”闭环管理机制,并通过引入行业企业、毕业生及第三方机构构建多元评价主体的质量评价体系。要加强OBE观念与高等教育改革政策的衔接,完善师资培养、校企资源整合等保证体系,使教学质量评估由“形式合规”转向“实效导向”。
2025年04期 v.24;No.123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 方阳;黄国峰;
在高校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海量数据的安全治理与价值挖掘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针对传统人工分类效率低、误判率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化数据分类分级框架。该框架通过多模态特征融合与集成学习技术,实现了高校数据的高精度敏感信息识别与动态分级。通过构建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的多维度特征模型,运用“BiLSTM+XGBoost”集成算法,结合注意力机制优化特征权重分配,提升了对身份证号、学籍信息等敏感数据的识别准确率。建立了“分级-脱敏-共享”一体化的数据价值实现路径,为教育数据要素的市场化流通提供了技术保障,为高校数据治理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实践参考。
2025年04期 v.24;No.123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3K] - 田安国;
在我国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研究发达农业国家在农业人才教育体制及课程设置的共有特色,指出我国农业人才培育存在农业推广教育环节机制不活、资源融合不足等薄弱环节,提出建立县级推广学校,融合开发各种教学资源等建议,希望不断完善我国农业人才培育和选拔运用机制,为我国农村、农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2025年04期 v.24;No.123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