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发展

  • 新质生产力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互动机理与实践路径

    邱贻洁;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市场需求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它的高质量发展能推动企业技术转型、人员素质优化;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又能推动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教育模式转型升级、教育手段革新、教学内容优化。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职业院校亟需激发各级科创主体活力,优化数字赋能生态,将新技术、新场景、新业态、新工艺融入教学内容,以期提高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力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适配度,使职业教育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同频共振。

    2025年03期 v.24;No.122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困境与优化路径探究

    谢琪琪;郭彤彤;

    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支点。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必须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以人力资本跃升为发展关键。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应用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多维的逻辑关联:新质生产力与应用型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目标的契合,驱动要素的共通性,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应用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但从智能“负”载角度看,当前我国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面临着培养观念较为滞后、培养资源支撑不足、人才培养与产业链的融合程度不高等诸多困境,对新质生产力发展造成了一定制约。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我国应用型高校应明确新质生产力导向的培养目标,建立健全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学科体系,强化校企协同与产教融合,创新教学方法,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和质量,创新体制机制,构建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开放创新生态,从而打通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充足的创新型人才基础。

    2025年03期 v.24;No.122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 人工智能时代新质生产力需求与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策略探究

    吴志先;蔡姿尧;詹菁;陆锋;任琳琳;

    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新质生产力,对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新要求。五年制高职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接这一时代需求方面面临诸多挑战。深入剖析人工智能时代新质生产力在多方面的需求特征,梳理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课程、实践、师资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进而提出涵盖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师资水平、完善评价体系的综合性人才培养策略,旨在为五年制高职更好地契合新时代生产力发展需求,输出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24;No.122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 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

    郑洋;

    在当前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正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以及持续变化的职业环境。为科学地指导高职院校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增强其就业竞争力,通过深入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所面临的现状,揭示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高职院校大学生对社会、对职业的了解较少,择业观尚未定型,以及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缺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包括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高职学生规划意识;结合高职学生实际特点,制定具体可行的规划;提供多元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等对策,通过有效实施这些对策,将有助于显著提升学生的规划意识及规划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5年03期 v.24;No.122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 协同论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标准研究——基于“三层次-四维度”整合模型

    张辉;袁秋菊;程洁;

    以协同论为理论框架,构建了高职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三层次-四维度”整合模型,通过解析宏观政策生态、中观校企协作、微观团队运行的三层次纵向协同机制,结合目标、资源、制度、文化四维度的横向协同网络,提出系统性建设标准。研究结果为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科学化、标准化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框架,对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2025年03期 v.24;No.122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专业与课程建设

  • 智能建造背景下土建类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探究

    李小玲;张信;吴静;戴志峰;

    在国家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建造成为建筑业转型升级核心驱动力的背景下,当前职业教育土建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教学与实际脱节、实训环境脱离、校企合作不足、培养模式陈旧等问题,严重阻碍智能建造人才供给,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通过深入调研智能建造专业发展现状,提出多维度改进策略,包括明确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重构课程教学体系并创新教学模式以达成“岗课”深度融合,结合“五金”教改完善教学资源建设和打造优质师资队伍,以及构建产业学院、组建专业群、强化产教融合、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等推动土建类人才协同培养升级。这些策略有助于填补智能建造人才缺口,助力我国迈向智能建造强国,推动建筑行业绿色、低碳、高效发展与产业结构性转型,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力。

    2025年03期 v.24;No.122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8K]
  •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蒋永业;韩鹏;

    当前的旅游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充分满足生产力发展的新需求,尤其在跨学科领域及新人工智能技术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在旅游企业与学校双方的合作进程中,缺乏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内容。学校通过组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围绕旅游产业链和产业技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为现代旅游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可促进我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3期 v.24;No.122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 知识图谱与AI教育背景下不同专业海事人才培养的研究——以AI课程船舶静力学为例

    张戴晖;王文新;景乾峰;宫国宝;于家根;刘奡;

    在知识图谱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教育背景下,以AI课程船舶静力学为例,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根据每位学生的培养方案、专业特色、学习基础和个性化需求,量身定制学习路径和内容。并通过AI技术赋能构建适用于不同专业的知识图谱,授课内容和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方向海事人才的培养需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及在不同专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理念。

    2025年03期 v.24;No.122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 高职数学课程设置与企业技能需求的对接研究

    杨雄;

    随着产业不断升级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对数学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通过对高职数学教育现状和企业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高职院校数学课程设置如何更好地与企业的技能需求对接,并且揭示当前高职数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高职数学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改革过程,且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数学课程内容针对企业实际需求存在差异,从而建议通过创新教学案例、创新教学手段及方法、强化实践教学以及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等方式,促进高职数学课程与企业技能需求的有效对接。通过研究为深化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撑,为高职院校的其他理工科课程的改革提供借鉴。

    2025年03期 v.24;No.122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 AI引擎助力下高职数学课程数字化教学改革的路径研究

    梁勇锋;

    AI引擎助力高职数学课程数字化教学具有特殊性和创新性,对课程数字化教学改革影响深远。在AI引擎助力下,高职数学课程数字化教学改革既是机遇,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通过创新数字化教学模式,形成了“资源准备-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后巩固-评价反馈”为一体的数字化教学改革路径,并取得教学模式创新、教师能力提升、学生主体性增强、评价体系重构等诸多实践成效,为高职数学课程数字化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24;No.122 53-5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8K]
  • 产教融合视域下智能机舱“虚实结合”项目开发与实践

    张选军;柳继文;高亚坤;

    基于产教融合的智能机舱实训基地实训项目开发的需要,分析智能船舶发展趋势和产教融合背景,通过结合《使用气体或其它低闪点燃料船舶国际安全规则》的要求和智能机舱技术的发展,针对使用气体或其他低闪点燃料船舶船员基本培训和高级培训,重点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实训项目开发框架,着重设计了包含使用气体或低闪点燃料船舶培训等实训项目,并探索了实训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旨在提高船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同时促进校企合作,推进智能绿色航运人才的培养。

    2025年03期 v.24;No.122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5K]

三教改革

  • 数字化背景下轮机工程专业课程抛锚式教学设计——以在线油液监测分析教学为例

    王飞显;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培养契合岗位需求的数字素养专业人才。以在线油液监测分析教学为例,对数字化背景下抛锚式教学模式在轮机类专业课程的应用设计进行了研究,设计流程包含了创设情景、设定锚、合作探究、磨炼技能、考核评价。旨在提升师生数字素养,激发创新潜能与学习自主性,为船舶岗位培育专业人才,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新视角。

    2025年03期 v.24;No.122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 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学为中心”的AI双师课堂构建——以证券投资实务课程为例

    张伊伊;

    在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AI的有效运用显得尤为重要。以证券投资实务课程为例,从基本要求、设计原则以及实施路径三个核心维度,详细地阐述了构建以“学为中心”的AI双师课堂的具体实践策略与操作方法。AI双师课堂充分考虑了AI教师与人类教师各自的优势,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实现个性化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但也面临存在安全隐患、制度指导文件缺乏以及学生知识过载和注意力涣散等挑战。

    2025年03期 v.24;No.122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 “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为例

    卢柏蓉;廉红珍;赫晓芬;郭肇;

    在智慧交通形势下,经济社会对智慧城轨高质量服务的迫切需求不断提升,用人单位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技术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以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为例,主动匹配用人企业的需求,从“岗、课、赛、证”四个方面进行课程内容构建,采用“情境任务、三堂联动,伸历期境”教学策略,“标准参照+增值提升”组合评价方式,提升智慧城轨背景下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形成课改新做法。通过实践表明,该课改做法能有效提升学生行车综合素质。

    2025年03期 v.24;No.122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 高职院校定向培养军士军事体育课程开展现状与策略研究

    高贺;

    在军民融合的大背景下,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深入推进,高职院校定向培养军士规模持续扩大,军士已成为军队一支数量庞大的骨干力量。定向培养军士是职业教育与军队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的新生力量,高职院校的定向军士培养体系中,军事体能训练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直接关系到军士培养的质量和最终的战斗力,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讨高职院校在定向军士培养过程中军事体能训练的训练现状,并提供针对性策略,健全军地协同育人机制,以期为全国职业院校定向军士的军事体能训练进行优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025年03期 v.24;No.122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1K]

船舶与海洋工程

  • 风浪联合作用半潜浮式风机拖航动力及运动特性试验研究

    付升雷;李元芳;贾尚儒;陈静;

    通过水池模型试验,研究了风浪联合作用下三立柱半潜浮式风机的拖航动力及运动特性。研究发现,在较低拖航速度下(5kn),温和波浪(有义波高H_s=2m,谱峰周期T_p=6.5s,谱峰因子γ=1.0)环境下拖航阻力增加幅度有限,增加比例不超过15.0%。同时对比研究发现采用风机主立柱在前的拖曳方案可显著降低拖航阻力并提高稳定性。此外,拖航速度对阻力的影响显著,建议在实际拖航中合理选择拖航速度,为半潜浮式风机的海上拖航作业提供了重要的试验数据和技术支持。

    2025年03期 v.24;No.122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 船艇编队运动中的通联与协同问题探析

    寿欣悦;寇增钰;

    当多艘船艇在水上航行,共同执行某任务时,需要组成船艇编队。对编队航行通联、指挥协同中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性建议,综合运用新质生产力及信息化手段提升编队通指能力,对症下药,破立并举,将技术革新服务于编队模式优化,为编队运动提供有效保障。

    2025年03期 v.24;No.122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 ME-LGIP双燃料主机燃气控制原理及其在VLGC船舶中的应用研究

    冯晔;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与航运业绿色转型需求,传统燃油主机的运营成本显著增加,而液化石油气(LPG)凭借其易储存、低排放的特点成为理想替代燃料。以曼恩能源6G60ME-LGIP双燃料主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燃气控制原理及在超大型LPG运输船(VLGC)中的应用优势。研究表明,该机型采用高压燃气共轨技术与氮气吹扫系统,结合双燃料模式(SDF)的灵活切换,可实现硫氧化物(SO_x)减排90%、氮氧化物(NO_x)减排10-15%、二氧化碳(CO_2)减排18%。然而,其复杂的控制系统与高维护要求对船员技能提出了挑战,亟需针对性培训以保障船舶安全高效运行。

    2025年03期 v.24;No.122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 基于船厂门禁的安全帽遮挡人脸识别算法研究

    邱阳;王雪光;赵绯潘;

    基于YOLOv5网络的安全帽遮挡人脸识别算法旨在解决船厂门禁中由于安全帽遮挡导致的人脸识别准确度下降的问题。该算法通过结合目标检测和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了在复杂环境下对佩戴安全帽人员的高精度识别。算法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模块、安全帽检测模块、人脸识别模块、风险评估模块和综合进入判定模块。不仅提高了在安全帽遮挡情况下的识别准确率和鲁棒性,还通过实时监控和风险评估,有效减少了船厂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了船厂的安全管理水平,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25年03期 v.24;No.122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 船舶油舱液位测量误差系统仿真及分析研究

    王峰;熊勇;张洋;

    船舶油舱液位测量对油料管理和航行安全至关重要。现有的超声波雷达等测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容量油箱液位测量,但风浪扰动引起的船体姿态变化会导致液位测量误差,尤其在测量仪器未置于油舱几何中心时。为解决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液位测量方案,通过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从而优化传感器布局,采用多点几何计算提高了测量精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测量方法不仅在平稳航行,还是在复杂海况下,均可以有效的提高油箱测量精度,取得较好的效果1。

    2025年03期 v.24;No.122 11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