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发展

  • 学龄人口变动下湖北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需求预测分析

    张传萍;

    学龄人口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基础,建立以年龄移算为主的数学模型,以出生人口数推算高中阶段学龄人口数,从而预测教育资源需求。2024-2035年期间,高中阶段学龄人口数和在校生数出现先增长后两年下降的趋势,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呈现先上涨后两年下降趋势。按照学校规模的低方案和高方案,现阶段高中阶段学校缺口变现为:按照师生比低方案和高方案,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缺编严重;普通高中按照低方案超编,按照高方案最后三年缺编。高中阶段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总额总体处于先上升后期下降的趋势。建议科学预测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加强高中学校建设,逐渐提高师生比配置标准,加大高中教育经费投入,着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实现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与适龄人口分布的动态匹配。

    2024年06期 v.23;No.119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 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高职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祝福;王政红;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将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将面临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深刻影响,而人工智能技术也将成为推动高职教育变革的重要抓手。此文旨在探讨在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高职教育如何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以适应人工智能技术革命的到来。

    2024年06期 v.23;No.119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 农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基于社会学制度主义的视角

    安红艳;

    农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追求,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虽然农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政策导向和发展方向,但农村职业教育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仍存在诸多困惑。基于社会学制度主义强制性、规范性、文化-认知三大要素分析,发现农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农村职业教育制度供给不够精准;多元主体共治优势不够凸显;农村职业教育文化认同不足等多重发展障碍,基于此,可从精准供给农村职业教育制度;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提升农村职业教育文化认同等方面寻找路径突破,促进农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年06期 v.23;No.119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 “一带一路”视角下修订埃塞俄比亚国家职业标准的理念、路径和方法

    李军;周志红;成利;关朝阳;

    “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中非职教合作硕果累累、模式不断创新,目前正在向合作开发职业标准方向发展。为了高标准修订埃塞俄比亚职业标准,在调研的基础上,首先对中国和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标准做了全面对比研究,然后确立修订职业标准的理念,最后找到修订的路径和方法,即组建多元开发主体、梳理岗位职业能力、拟定修订大纲。研究成果有促于埃塞俄比亚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提质增速。

    2024年06期 v.23;No.119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价值、现实困境与可为路向

    吴明霞;

    大力发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被赋予时代意蕴,这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选择,也是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更是促就业、惠民生的现实诉求。高职院校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还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人培体系滞后、成果转化受阻、文化氛围式微等现实问题。纾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困局,需要聚焦自身功能定位和类型教育属性,联合政府和企业从建设师资队伍、完善人培体系、促进成果转化、弘扬创业文化等多方面协同发力,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良性发展。

    2024年06期 v.23;No.119 26-3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专业与课程建设

  • 技能大赛视域下智能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范俐;彭晓宇;

    为满足智能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依托世界级与国家级技能大赛,从选手综合素养与能力、参赛与备赛经验的角度进行分析,梳理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过程中技术技能人才核心能力素养,对标智能时代职业能力需求,进一步提炼出以知识体系构建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重构、智能时代典型工作任务探索、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评价反馈机制优化四大要素,以支撑教学设计的全面升级,为适应智能时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教学改革思路。

    2024年06期 v.23;No.119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 产教融合视域下旅游类高职院校育人体系构建

    王立慧;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赋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新意蕴,旅游类高职院校推动育人体系综合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提升旅游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竞争力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应有之义。须回应解决其育人主体不明确、培养实施不彻底、供需结构性失衡等问题。通过以“三全育人”理念为主线,架构“主体+客体”二维培养体系、建立“理念+过程+方法”三大创新体系、完善“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合体系,构建旅游类高职“二维三创四链”育人体系,实现育人力量和育人资源深度融合、思政育人和专业引领有机统一、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全面汇聚,全面赋能新质生产力。

    2024年06期 v.23;No.119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故事链”教学设计创新研究

    马玲;

    “故事链”教学是指把“学术体”的抽象理论阐释转化为抽象与具象相结合的“叙事体”的“故事”进行教学呈现的过程。“故事链”教学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故事链”是教材内容故事化、科学理论链条化、教学方式时代化体现。讲故事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必备能力,基于思政课“故事链”教学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故事链”教学设计的三个基本问题。

    2024年06期 v.23;No.119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 数字赋能高职思政课教学精准化的价值和路向

    成卓异;刘晓华;

    随着信息技术的迭代升级,数字技术给思政教育注入了新动能,为高职思政课教学精准化提供了技术支持。数字赋能高职思政课教学精准化提升了思政课教学的精度,增强了思政课教学的效度,延续了思政课教学的温度,有助于高职思政课教学向“精准”转型升级。在内在机理上,数字技术主要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空间和教学评价四个维度为高职思政课教学精准化聚势赋能。在实践路向上,高职院校需要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学精准化保障机制,搭建“数字技术+精准思政教学”技术框架,培育思政课教师精准教学素养,以充分实现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精准化。

    2024年06期 v.23;No.119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学生发展

  • 融合黄炎培职教思想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研究

    刘晓明;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切实的实施策略。个体自我认知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具有的重要作用,职业教育应与社会实际需求紧密对接。基于这一理论框架,构建了一个涵盖系统化课程体系、多元实践平台和动态评估机制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该模式旨在通过构建社会驱动型教育愿景、构建多层次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升教师多领域专业能力,从而优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效果。

    2024年06期 v.23;No.119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韧性发展体系的构建——以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乔洪波;傅宏;

    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韧性的调查显示,该群体心理韧性处于中等水平,低于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韧性水平。从内外两维度分析心理韧性培养途径,并提出构建综合支持体系,包括建立旨在增强内在保护因素的个体心理支持系统,以及建立旨在增强外部保护性因素的“家校社”心理支持网络。从而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韧性,实现智力与意志的双重扶持。

    2024年06期 v.23;No.119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创新模式研究与探索

    孙猛;王峰;

    将“三全育人”理念贯彻到劳动教育,探索高职院校实施将劳动教育+其他教育环节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路径与实践,将劳动教育与学校各个育人环节和各个过程相融合,形成多维度全方面的育人体系,实现“五育融合”体系。“劳动教育+”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劳动素养、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模式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持续优化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024年06期 v.23;No.119 66-7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7K]
  • 心理韧性视角下高职生学校适应与心理素质的耦合优化策略

    衡彦甫;吕淑华;侯茜;

    从心理韧性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高职生学校适应与心理素质之间的耦合关系,并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策略。通过重视心理素质培养、优化学业指导、增强社交互动、强化职业规划指导以及营造积极校园文化氛围等举措,旨在提升高职生的心理韧性,进而促进其学校适应与心理素质的同步提升。研究结果显示,这些策略的实施显著增强了高职生的心理韧性,改善了其学校适应能力,并带动了整体心理素质的优化。

    2024年06期 v.23;No.119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5K]

船舶与海洋工程

  • 基于Web技术的船舶焊接信息系统的实现

    余以胜;

    为了提高造船数字化水平,贯通上游生产设计软件TRIBON/AM和下游生产管理软件MES之间的数据流,使用Web技术开发了一个焊接信息系统软件。在构建焊接工艺数据库的基础上,对焊接规范数据处理采用项目化管理的机制,完成船厂焊接工艺设计、认证和管理的一体化和自动化。该系统既提高了焊接工艺工作效率、节省焊接工艺工作成本,又实现了焊接工艺数字化连续管理,消除了设计与生产之间的数据脱节问题。

    2024年06期 v.23;No.119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7K]
  • 海上交通态势研究进展

    周玥;马建文;刘国新;陈朝君;刘甜;

    海上交通态势研究是船舶安全航行、高效管理的关键。针对海上交通态势研究的进展、趋势及现存问题,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00-2023年的776篇相关文献进行了挖掘分析。结果表明,海上交通态势相关文献的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相关领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船舶交通流预测和海上交通态势评估方面,研究前沿为AIS数据挖掘及船舶避碰等海上交通态势安全问题,而对船舶航行行为模式识别、海上交通态势的时空特征演变机理等关键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024年06期 v.23;No.119 8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 多用途纸浆船二甲板舱盖制作工艺研究

    田杨;王海洋;陆琼;

    针对68000 DWT MVP多用途纸浆船二甲板舱盖的特点——长度尺寸大,设计公差要求高;堆放座为箱体嵌入式结构,需满足多维度设计公差要求;端、侧梁与顶板设计为搭接形式,且搭接量与焊脚匹配度高。介绍了二甲舱口盖的制作工艺与方法,舱盖制作完工后进行柔性试验,对制作过程中的难点事项进行了详细的工艺方法说明。制作完工后的报验数据满足舱盖结构公差,符合设计要求,并能保证实际操作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证明工艺方法合理可行。

    2024年06期 v.23;No.119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7K]
  • 基于AIRSS及人工势场法的戴维斯海峡航线设计

    李红磊;

    北极地区复杂的海冰冰情条件严重影响着戴维斯海峡的可通航性,不同冰级的船舶在不同冰情的水域航行时面临不同的航行风险。基于北极冰制航行系统(AIRSS)所计算冰数(IN)和人工势场法,结合戴维斯海峡的海冰密集度和生长阶段信息,完成了对戴维斯海峡的航行风险量化,计算戴维斯海峡区域的风险指数。结合人工势场法将可进入并接受监督区域视为排斥力区域,而海峡航行目的地视为吸引力区域,根据所求风险等级,结合冰数评估海峡综合海冰风险。从而生成戴维斯海峡区域避开高风险海冰区域前提下的最短航线,提高了航行的安全性及效率。

    2024年06期 v.23;No.119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 77.73 m双体船静水阻力预报仿真研究

    邓绍初;高兆进;覃晓虎;胡英吉;孙文渊;杨佑宗;黄东伟;赵洁;

    为研究船体静水阻力简便预报方法,对77.73m双体船进行了静水阻力数值计算。采用基于RANS的粘性求解器模拟八种航速下的静水阻力和兴波特性。通过精细网格划分设置实船与船模缩尺比为1:10,选取吃水为1.30m进行一次计算。采用海军系数法在CFD计算结果的基础上预报1.40m吃水时的有效功率。结果表明:本双体船最高航速可达到17kn,总阻力为113.67N,海军系数估算1.40m吃水,实船平均运输航速在12kn时1.40m吃水相较1.30m吃水有效功率从355.88 kW上升至364.kW,二者排水量以及有效功率误差均在4%以内,符合中国船级社CFD计算预报标准规范。研究结果为双体船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和优化建议,对提高双体船航行阻力预报结果准确性,降低能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024年06期 v.23;No.119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