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2期
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改进——以湖北省为例
陈贵银;谢莉花;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随着中国职业教育顶层设计的成熟而成为核心探索的问题。通过调研湖北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了湖北省职业教育在中高本衔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研究旨在为区域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指导,推动其发展。
职业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逻辑与路径
罗丽;李鑫;叶林茂;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于建设学习型社会作用重大,充分契合其特征并能有效支持其建设。通过对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及其特征的阐释,强调学习型社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价值。职业教育数字化作为驱动力量能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注入新动力,并在其建设中广泛实践创造出多元化的应用场景。职业院校以其数字化发展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夯实基础,通过育人体系以及机制的创新发展、扩大职教出海进程加速推进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内涵定位、现实困境与破解机制
刘林山;校企命运共同体是解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求不平衡问题的关键举措。在政策话语体系中,校企命运共同体将成员纳入一个共同体内,将合作关系延伸到命运共同体开展职业教育活动。但是,实践中校企之间仍处于意愿认同难达成、利益共享难实现、行为习惯难改变、组织边界难逾越等困境。要破解上述困境,需从完善机制方面着手,包括:凝聚意愿认同的培育机制,夯实信任关系基础的共享利益机制,养成良好习惯的内生动力机制,对组织属性认同感的互联互通机制。
大职业教育观下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探究与实践
姚敏;彭开勤;随着技术领域智能化、复合化水平提高,技能劳动者的综合技能水平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日益突出。围绕社会经济环境和产业需求变革情境,论述了黄炎培大职业教育知识观和人才观,进一步挖掘了大职业教育思想的内涵要义及启示价值。在大职业教育观视域下,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困境,提出基于“职业能力-职业发展-终身成长”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理念,构建贯通式培养机制、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专创融合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路径,使职业教育人才输出更加符合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提升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结合的“紧密度”、与行业发展需要的“适配度”。
陈嘉庚海洋教育理念的历史考察与现代教育启示
林志敏;陈嘉庚的海洋教育理念根植于他对海洋事业所带来深远影响的深刻洞察。探究其形成,可以发现,陈嘉庚的海洋教育理念是在他实践教育救国、投身海洋教育事业的过程中逐渐成熟的。这一教育理念不仅深受其个人成长历程的影响,其核心价值还在于对国家战略和时代发展需求的积极响应,展现了陈嘉庚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目前,嘉庚教育遗产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回顾陈嘉庚海洋教育理念的形成渊源、历史考察及其对现代海洋教育的现实启示,有助于丰富研究视角,弘扬嘉庚精神,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资源和育人实践样本。
基于“岗课赛证”的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丁柏闻;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岗课赛证”与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提出建立融合“严、精、细、实”等岗位需求的专业文化观,建设“1+N”的个性化人才培养平台,升级专业课程体系,组建专业和课程双层次建设团队等具体办法。探索建设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以岗位需求为基础,结合汽车维修工职业资格和“1+X”证书考核内容,融合职业技能大赛比赛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精品课程,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策略
刘兆义;吕翔;彭中年;喻东;新质生产力驱动背景下,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变革带来的职业能力新要求,围绕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面临的课程体系结构失衡、课程内容迭代缓慢、课程设置同质化等问题,提出了课程培养目标重新定位、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手段与方法创新等优化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以适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变革需求。
船舶行业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刘兴望;张哲;职业教育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是时代对高职院校提出的要求。基于船舶技能型人才培养现状,从造船业转型升级、构建职业院校“三全育人”体系和船舶技能型人才全面发展三方面系统论证船舶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意义。通过建立新型教学模式、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打造工匠精神文化基地等方式培育船舶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为船舶制造业培养专业扎实、勇于创新和精益求精的高技能人才,不断提升我国造船业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
谭明铭;黄紫千;基于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深入剖析了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阐释了新质生产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内在关联,并探讨其对创新创业能力的深远影响。基于此,针对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路径开展研究,包括全面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搭建实践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等措施。
基于“校企协同模块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与实践
吴灿;季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高职院校也面临着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的双重挑战。以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经验出发,探讨基于“校企协同模块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与实践经验,从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质量保障评估等角度提出“校企协同模块化”教学实践策略的具体举措,为进一步推进职业院校教师创新团队的建设提供参考。